自由時報三連霸 器捐系列報導獲曾虛白新聞獎
自由時報三連霸 器捐系列報導獲曾虛白新聞獎
自由時報電子報/ 97.10.6
〔記者黃以敬/台北報導〕第三十四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得獎名單昨日公布,自由時報連續「三連霸」,以「追尋失落的大愛—台灣器官捐贈與移植的困境與出路系列報導」再次獲得公共服務報紙報導獎。頒獎典禮訂十月二十四日舉行,獲獎者將各獲獎金新台幣十萬元和獎座一座。
今年的曾虛白先生新聞獎獲獎名單為:
報紙報導獎:自由時報王昶閔、胡清暉、蘇孟娟、洪素卿、田瑞華、許紹軒等六人。作品:「追尋失落的大愛—台灣器官捐贈與移植的困境與出路系列報導」。
新聞學術獎:夏春祥。作品:「在傳播的迷霧中—二二八事件的媒體印象與社會記憶」。
報紙評論獎:工商時報康復明。作品:「擘畫建設美麗家園系列社論」。
電視報導獎:大愛電視台孫祖儀、謝啟泉。作品:「E毒浩劫系列報導」。
廣播報導獎:復興廣播電台黃金鳳。作品:「安心食品在哪裡?」
報紙攝影獎:中國時報王遠茂。作品:「中共未來五年高層的權力分配與佈局—中共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」。
本報此次獲獎的「追尋失落的大愛—台灣器官捐贈與移植的困境與出路系列報導」,針對台灣長期忽略且欠缺深入探討的器官捐贈與移植議題,進行長達一年半調查採訪,發表五十餘篇系列報導,從赴中換肝、換腎之後出現嚴重併發症與死亡個案進行追蹤,進一步深入調查後,獨家披露兩岸器官移植的新現象與模式,同時援引國內外最新文獻資料,針對器官移植問題,進行全面性的探討。
透過系列報導的揭露與探討,促成醫藥政策的改進,不僅衛生署等政府單位考慮仿部分西方國家,推動「無心跳器官捐贈」制度,以增加合法器官來源的規的規劃,健保局也為鼓勵醫院投入器官移植的意願,調高器官移植支付標準調整。
更令人欣慰的是,經本報在去年十月連日報導台灣器捐人數陷入近年新低窘境,鞭策主管機關加速器捐推動,不但去年十一與十二月捐贈人數立即超越前三年同期,成效更延續至今年,截至十月五日,器官捐贈人數已達一百四十七人,明顯超越過去四年同期。顯見器捐問題經過本報密集且深入報導後,已逐漸受到政府、民間重視,充分善盡媒體輿論對政府及台灣社會的影響力及正面效益。
※ 資料來源: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8/new/oct/6/today-life2.htm
